意识强度检测点(6)左上区:神经联络区

栏目: 机器人玩具说明书    查看: 1071    作者: 元吾氏    发表于:     编辑: 大自然搬运工

(2018-2019年第三版)
【元吾氏催醒法研究】

本文是《意识强度检测点(5)左方区:旧有惯性区》的续篇。

以下分享“第6区”的检测点。

【六】左上区 :神经联络区

人体(肉体)的某些机能,与灵体*的一些衔接和相互作用。

包括:人体机能向上的传送+灵体机能向下的传送。是一个双向的过程。

人类的神经系统,负责这个传递工作。

*关于肉体和灵体的关系,请参考元吾氏博文《人的多次元复合体结构(1)----单重复合体》。

有3大部分:

第1部分:视觉神经部分。

第2部分:听觉神经部分。

第3部分:植物神经部分。

第1部分:视觉神经部分


视觉神经部分,是通过人体的视觉成像系统,把接收到的图像向上传输。

其中的过程,产生一定的扭曲和变形,并非完全客观的成像。

综合量化数据(扭曲变形度):


人类平均50~60%。

有3小部分:

  • 图像采集部分。
  • 视觉传输部分。
  • 视觉回忆部分。

一、图像采集部分


综合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70%。

有6个小点。

1.对目前画面关注点的数量:

个体在目前看到的景象中,所注意到的部分的百分比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60%。

2.视觉关注的重点倾向:

个体对眼前看到的景象,根据自身关注倾向的不同,有不同的最为关注的重点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0%。

3.被忽视的部分:

个体在看眼前成像的时候,有些部分会看不到(被忽视),这些部分会导致成像信息的部分细节缺失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0%。

4.在无意识状态下所接收到的信息比例:

当个体没有带任何主观意念去观看的时候,反而是最为客观的,所接受的信息也是更客观和更全面。

但这些一般都保存在潜意识中,对于表意识没有多少深刻的影响,因为这个时候表意识没有多少注意力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20%。

5.主要的关注点对其它部分的影响程度:

个体对最主要部分的关注,会影响到对其它部分的关注度,以及对其它部分的观察程度。

其它部分,会因为个体对主要部分的关注,而发生一些失真情况。

举例:当个体在观看森林的时候,主要关注点是一颗茂密的大树,那么个体就会感觉整片森林也是很茂盛的。

反过来:如果个体关注点是一颗干枯的树木,那么个体会觉得整片森林并不是那么健康和茂盛。

总的来说,就是个体的关注点会影响到个体对整体的视觉感受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60%。

6.视觉画面受主观信念影响的程度:

个体所看到的画面,会因为个体的信念系统的不同认知,而受到的主观影响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70%。

二、视觉传输的部分


有4个小点。

1.对非重点关注成像的上传比例:

个体对看到景象的不太关注部分,在脑海里会有一个大概的印象,这种印象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,能收集到多少信息进行上传,每个人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5%。

2.对非重点关注成像的上传真实度:

个体对非重点关注的部分,上传中会有一些主观上的变形,所以要检测个体上传的真实度有多少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0%。

3.图像向上传输的损耗度:

个体在传输图像过程中,每向上传输一层,都会有一些变化和失真的情况,这个传输损耗度有个体差异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30%。

4.传送中被外力篡改的比例:

个体在向上传送图像中,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外力影响和篡改。

外力篡改,包括催眠波、催眠装置的影响,以及一些视觉、听觉的其它外力的影响。

比如:在观看视觉信息的时候,同时接收的听觉信息所带来的影响,以及相邻的视觉信息带来的交叉影响。

举例:

1)听觉的影响:

比如你看到一片森林,突然你听到一些鸟发出欢快的叫声,或者听到一些欢快的音乐,这时候给视觉图像带来的影响,就是森林的颜色会更加鲜明亮丽。
如果你听到一些阴森恐怖的音乐,森林的画面视觉就会变得暗淡一些。

 

2)相邻视觉影响:比如你低头看到一张恐怖的图片,然后抬头看森林,你的视角会有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(跟听到恐怖音乐效果是一样的)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0%。

三、视觉回忆的部分:


不同场合的回忆中,视觉画面都会出现不同的变化。

有4个小点。

1.情绪对视觉回忆的影响:

个体在不同的情绪下,对同样场景进行回忆时,画面所产生不同的失真度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35~45%。

2.思维认知对视觉回忆的影响:

跟主观信念带来的影响是一个意思,个体在不同思维状态下,所回忆的图像也会收到不同影响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38%。

3.无意识图像所占的比例:

个体在回忆画面的时候,会突然想起来被忽略的一些细节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25~35%。

4.由时间所带来的画面失真程度:

随着时间的流逝,个体关注的点会逐渐淡化,对主要关注的部分也会发生一些变形。

因此,记忆系统,包括灵体的记忆系统,都是处于变化中的,并不是一成不变的,是时刻都在流动的。

任何东西,当你回忆起来的时候,都会发生变化,而且处于一种不停在变的状态中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5%。

第2部分:听觉神经部分


有4小部分:

  • 声音采集部分。
  • 声音传送部分。
  • 声音储存部分。
  • 声音回忆部分。

一、声音采集部分


有8个小点。

1.声音关注点的数量:

当个体听到一段声波的时候,会根据自己的倾向,所关注的部分的数量比例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60%。

2.听觉关注的重点倾向:

当个体听到一段声波的时候,有一个最为关注的地方,这种倾向的程度是多少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65%。

3.视觉信息对听觉信息带来的影响:

个体当前所接收的视觉信息,会对听到的声音识别,所产生的影响,

举例:如果视觉看到很欢快的画面,那么个体就很难听到或者不会听到一些不舒服的声音,包括一些普通的声音,也会转化成比这种较积极乐观的倾向。

声波说明:声波分为4个组成部分,分别是“波长、振幅、波形、畸变”。每个部分都会对传输的过程产生影响,对波的形态产生变化,不是一成不变的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60%。

4.声波中被模糊处理的部分:

在听到的声音中,有些部分,会因为个体的大脑听不太懂,或者听不太清楚,最终被模糊处理。

有些个体能意识到,有些则意识不到,以为自己听清了或听懂了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5~55%。

5.完全忽略的部分:

个体完全没有听到的部分。

人体听觉机制,会有短暂的空白期,这个具有规律性,但个体的规律不太一样。

主要是在听一段之后,会自动停一下,在这段时间,声音就会听不到了。

这个,可以通过训练,来延缓暂停的频率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28%。

6.信念系统所带来的听觉盲点的比例:

个体相信什么,想听到什么,就会听到什么。

这个,是由个体的信念系统所选择的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35%。

7.语言系统的转换所带来的失真影响:

掌握不同语言类型的个体,对每种语言的识别,会产生不同的变化和影响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27%。

8.个体主观意图的影响:

个体当下的意图和目的,对声音识别有很大的影响。

不同的目的,所听到的信息也是不一样的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37%。

二、声音传送部分


有3个小点。

1、信念系统的影响:

声波在传递过程中,受到的信念系统的影响,而发生的变化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55%。

2、潜意识倾向的影响:

声波在传递过程中,受到的潜意识倾向的影响,而发生的变化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38%。

3、主观预设的影响:

声波在传递过程中,受到个体主观目的和预设的影响,而发生的变化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55%。

三、声音存储部分


声音的存储,较为特殊,需要转换形式进行存储。

转换会引起一定程度的变形,也会增加其他的元素,从而导致进一步的失真。

综合量化数据(失真率):


人类平均50~60%。

有2个小点。

1.因为方式转换带来的失真程度:

纯粹的由转换带来的失真率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5%。

2.存储中带来的主观预设的因素:

因为主观的原因,在存储中会添加一些主观的元素,导致进一步失真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70%。

四、声音回忆部分


个体在回忆声音过程中,会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,而产生失真。

综合量化数据(失真率):

人类平均45%。

有3个小点。

1、情绪的影响:

在进行声音相关的回忆时,个体所处的主观情绪,会对声音记忆产生变形影响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60%。

2、受到时间流逝所带来的遗忘的影响:

由于时间的流逝,而带来的失真程度。

保留下来的,多为“残存的部分记忆+主观倾向”的组合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5%。

3、由新的不同的主观目的所带来的影响:

每次回忆,由于主观目的不同,回忆出的内容,都有不同倾向的变形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55%。

第3部分:植物神经部分


植物神经是属于潜意识支配和控制的一套神经系统。

在这个过程中,负责潜意识的部分,会受到各种的干扰和影响。

主要有以下的影响因素。

有4小部分。

  • 物质层面的影响。
  • 外界刺激的影响。
  • 区域与整体的影响。
  • 与其它神经系统的关系。

一、物质层面的影响


个体受到物质层面的影响比较大,可高达75%。

综合量化数据(失真率):

人类平均55%

有3个小点。

1.兴奋与平静的相互作用

个体在接收信息的时候,在两种不同状态下,所接收信息的变形差异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65%。

2.流动与顺畅程度的影响

个体接收信息的流动程度和波动性,所带来的影响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8%。

3.交叉与渗透的影响

分为3层:

1-左旋感应;

2-右旋感应;

3-中央感应。

以上的三层感应,是双涡旋的增流机制的向上应用。产生相互交叉、相互渗透的影响。

这些影响会带来一系列的碰撞反应,这些反应会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化学变化,从而影响机体内部的运动过程。

这个也叫做左旋和右旋组成的双涡旋原理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60%。

二、外界刺激的影响


是由内外信息粒子的同频共振,所引发的一系列的影响。

综合量化数据(影响率):


人类平均25~35%。

有3个小点。

1、粒子的运动方向所带来的影响

同样方向的运动,会引发舒适的感受。

不同方向的运动,会带来不适感。

长期这种不同方向的运动,会带来机体功能的混乱,从而引发疾病。

不同方向的运动,包括直线方向和旋转方向。

直线方向,多数演变为急性的疾病。

旋转方向,多数引发慢性的疾病。

如果是多层旋转性的,层数越多,疾病就越复杂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30%。

2、粒子的震动频率所带来的不同影响

影响会让个体产生急速的应激反应,这些反应会在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。

一些疾病的类似症状,其实是这种短暂的应激反应。如果不仔细识别的话,很容易就以为自己生病了。

人在这种状态下,处于高速运转的状态。

这方面,也和人体潜能的激发,有一定的关系。

在实验中,可以模拟外部结构的震动频率,来引发机体内的同频共振,从而达到实验的效果。

比如:声音频率的影响,是其中的一种。这种影响,有很多可值得研究的地方。

举例:一些催眠性质的音乐,可以通过引起机体内部的运动,给个体带来错觉,给个体的判断也会带来混淆。

这个影响,也被广泛应用于催眠轮回系统*的社会洗脑中。

当个体遇到相应的场景,就会产生对应的机体内部反应,从而对这种倾向起到加强的作用。

这个,也是循环控制的一个过程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0%。

*关于催眠轮回系统,请参考元吾氏博文《轮回是否存在(儿童不宜)(第5版)》。

3、由粒子聚集作用所产生的影响

一些同频的信息粒子,因为相吸而聚集在一起,对机体可能会产生一些障碍性的影响。

这个影响分为隐性和显性。

隐性:就是长期潜伏在人体内的,没有发挥作用的。但这种情况会被系统记录下来,转化成隐形基因,可以在后代中得到表达。

显性:就是造成明显的机体性障碍,也是常说的能量堵塞。

因为可被聚集起来的信息粒子,通常活性较弱,所以通常表现为负性。

而正向性的信息粒子,因为活性较强,而不宜互相吸引聚集。

在实验研究中,聚集起来的负面粒子,可通过激光照射,而引发分离效应。

该方向可以作为医学上的前沿研究。

主要研究重点,在于不同种类的粒子,对应不同频率的激光类型。

其次,就是技术上的可操作性。

还有一个重点,是检验和识别该聚集粒子的类型。这个部分,可以结合灵性。

所以,灵性和高科技的结合,是未来医学的发展趋势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35~45%。

三、区域与整体的影响


机体内部的不同区域,对整体都有不同的影响。

这个被影响的客体是指人体,影响的主体是信息。即信息对人体的影响,

综合量化数据(影响率):

人类平均55%。

有2个小点。

1、反应流的触发与扩散

反应流的触发数量,与机体活力相关。

触动的越多,会让机体扩散更迅速,机体的循环性能会得到加强,运转也会更加的流畅,人体也更加健康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0%。

增加和激活触发,有以下几点:

  • 增强敏感性:可通过平静的觉察或者冥想来达到。
  • 通过某些特殊的活动来引发:这些活动比较具有个体特征,需要个体来自行探索。就是当个体投入某项活动中,对该活动产生热情的时候,会激活相应的触发点。
  • 通过药物方式:此种方式会关闭其它的一些触发点而作为代偿,所以较有风险。
2、整体平稳与区域损坏

某个区域的损伤与整体的相关联性,对整体的平稳性带来的影响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5%。

有以下6点:

  1. 局部神经链的断裂对整体的影响
    其中有3组主要神经链。这3组神经链如果有损伤,可以互为代偿。如果神经链全部断裂,会引发机体80%以上的机能停止和瘫痪。
  2. 局部功能对整体带来的影响
    某些局部功能遭受损伤的时候,其它较为强势的区域,可通过加强供能,以达到整体性的平稳。 个体局部损伤在30%以下的时候,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平衡。 超过30%,个体会感觉到不适,从而引发相应的疾病症状。 一般来说10%以内可以称为健康,30%以下是亚健康,30%以上是非健康状态。
  3. 区域连带作用对整体的影响
    一般来说,某些区域产生损伤的时候,整体系统会根据情况,将其隔离,以防止损伤进行扩散。 但某些变异机制,会破坏这种隔离,产生连锁反应,引发更大的破坏。 未来的医学,可以通过研究这种破坏隔离反应的原理,来研究出反破坏的技术,从而达到控制病情的作用。
  4. 区域损伤的累积对整体的影响
    某些区域的累积损伤,会产生较为严重的病变。
    这种情况下,可以通过切割和置换来进行医治。
  5. 复合体传导带来的影响
    这种通常和先天体质有关。某些较弱区域,可以追溯到复合体,来查找原因。
  6. 家族遗传机制的影响
    某些区域,涉及到家族遗传相关的方面。可从家族业力历史,来查找相关的原因。

四、与其它神经系统的关系


植物神经对其它神经系统的影响。

综合量化数据(影响率):


人类平均65%。

有2个小点。

1、与感觉神经系统的关系

是既有影响、又具有独立性的关系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48%。

2、与运动神经系统的关系

植物神经的活跃,可以带动运动神经的发展。通过训练,可以锻炼个体的某些技能。

量化数据:


人类平均50%。

【第6区检测点完】

反催眠经验 反催眠方法 动态 首页-意识强度

评论

暂无评论内容!
发表

登录 后可评论